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3-14
在服务平台的定义中,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每一次提供服务,都会有相对应的收入。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逻辑,也是提供服务方来到这个平台的原始动机之一。
基于这个动机,从常识做粗浅的分析,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理应会用提供更多次的服务,来获取更多的收入。
那么,既然能获取更多的收入,为什么还需要平台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励呢?为什么服务提供方(下称「用户」)会有不积极提供服务的阻力呢?
回到用户最底层的心理,过多的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疲态和厌倦,都会有动力不足的情况,当提供服务所能带给其的收益产生的边际动力递减到明显过小时,他就会有不愿意提供服务的情况。
于是,我们就需要来探讨下,动力,或者说,边际动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上面说到的,可能是一次肉眼可见的现金收入外,还有可能是精神上的收获,一次完成服务后的成就感,一次提供服务后的被认可和称赞,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精神双丰收」。
基于这个基本的分析,当用户在完成服务后,进行鼓励和激励,以期其继续持续提供服务的方向也有了初步的方法,即给更多的现金收入,更多的精神收获。
那么,在有限的投入下,如何更有效的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激励呢?
常见的激励有两种方式,即:
说到底,还是需要利用用户「贪嗔痴」的心理,让用户想获得更多,失去更少,缺少理智,从而提供更高频的服务。
后文采取的例子,基本来自以下平台的相关内容:货拉拉司机端、滴滴司机端、闲鱼、拉勾企业用户、今日头条写作者等。相关截图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利用奖励上瘾机制。通过做得更多,就可以获得更多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收获,来推动其继续提供服务。
货拉拉司机端:
提示用户已经在平台「赚取XX元,完成XX单」的成绩。当你继续提供服务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闲鱼:
卖东西的文案通过用「赚」字,暗示用户这是一个赚钱的行为,通过提供更多的商品,就能够赚取更多的钱。并且,通过后面的「去炫耀」,进一步强化这个行为。
微信支付/支付宝:
二者都实现的一个功能,是获得收入可以通过语音提示「微信支付/支付宝到账X元」。这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提示音,却能够通过强化用户获得收入的心理暗示,以推动用户完成更多的商品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