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1-22
随着增长理论的深入,很多产品都设立了自己的北极星指标,作为衡量产品一个战略周期的关键成果指标。
但由于指标过于宏观,可能对于业务策略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性不强。因此,我们需要拆解出可以影响关键指标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对应到具体的、可落地、可度量的行为上,从而保证执行计划没有脱离大方向。
这里介绍一下我们最常使用产品数据分析框架–OSM模型 (Objective、Strategy、Measurement)三个词的缩写,其中:
利用OSM模型梳理自己产品的数据框架,不同产品的数据体系差异也主要体现在这里。比如游戏行业,可能更多的关注用户留存率;而针对电商平台,可能更多的关注转化率。
拿电商平台的转化率来说,我们对购买下单的关键路径进行漏斗分析,比如从浏览商品到最后下单购买成功,这其中每一个步骤的转化率是多少,跳出率是多少,对于漏的比较多的那个步骤我们需要重点分析,因为这关系着平台的最终盈利。
因此我们最终会将转化率提升作为我们的核心指标,并将这一目标利用OSM模型进行拆解。然后确定了一个可以数字化的执行计划,每一个评估指标的波动,都可以评估其对核心指标的影响,继而我们也可以知道每次的功能代优后应该产生的效果。
举栗说明:商品总成交额=用户流量数*成交转化率*客单价,我们可以分别从这3个点来细化:
数据分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推动分析结果的落地,没有落地的分析结果都是无用的分析。
上面也提到,如果评估出来功能效果满足预期,我们可以推动运营同学将新功能包装并对外推广。但是,如果当我们发现新上线的功能效果远远低于预期,这个时候难道仅仅是把这个效果同步出去就完事了吗?
当然不是,正确地打开方式是分析哪里出现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里我们尝试着从用户、产品、竞品三个当面将问题细化,然后用假设检验分析方法对细化地问题进行一一验证,可综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先明确问题出现在哪里,以电商某商品下单转化率低为栗子,如图:
那针对以上的可能原因,我们逐步一一进行定位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用户购买竞争对手的商品,一是因为竞品的价格优势,而是因为自身产品的售后出现问题。
我们定位了效果不好的原因,如果这时我们对如何优化有好的想法了,我们就可以直接找领导去聊聊策(ren)略(sheng)。
但如果对优化策略还没有好的方案,就可以组织一场脑暴,让大家好好沟通一下分析结果以及他们对于优化的思考。毕竟,人多力量大。等到大家敲定了优化方案,接下来就是方案的落地,以及下一轮效果评估啦~
当功能效果达预期时,数据分析是运营同学的后盾,保证运营推广不走偏。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一次数据分析后,运营同学也会进行效果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