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1-01-19
长尾效应区分了用户个体的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的(如电商类企业的热门商品、热门音乐),而不同的用户又具有独特的个体需求,不同用户的个体需求差异性较大;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占领目标市场,不得不更注重头部的用户需求,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的盈利构成符合“二八”定律。
尽管长尾效应的背后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针对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设定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总体市场大,细分市场多),那为什么产品设计要注重长尾效应呢?
1)用户的需求并不固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用户需求的头部和长尾往往能够形成颠倒,即注重长尾的部分,有可能转变为头部需求。
最早时期的可乐还只是作为一类药品放在药店里摆卖,彼时的可乐便是一类小众商品;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装瓶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销售瓶装Coca-Cola,至此可乐文化流传至今,成为流行。
2)头部需求更容易被企业发掘(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大部分的头部需求多为红海市场,市场竞争力大,中小型企业难以立足,大型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本;而长尾需求更多为广阔的蓝海市场,产品进入的门槛较低,容易占领市场,不需要资本竞争。
3)长尾效应具有需求总量大的特点(头部多为20%,尾部多为80%),一旦能过技术满足长尾的共性需求将以为着更高的收益空间;如google公司:通过降低广告的门槛(自助价廉,用户通过建设网站投放自己的广告),使处于长尾的小企业也能够投放广告,最终使google公司获利。
4)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及传统制造商水平的逐渐提高(制作效率),长尾部分的需求不再难以实现;大数据计算能更快的掌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以此进行内容推送,制造商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个性化定制产品不再是头部主要用户的专享服务。
长尾效应并不适用于所以的产品,大部分的产品的主要客户群(20%)贡献的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客户群;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仍应重视盈利模式的建设。
长尾效应只是一个辅助理论,它所包含的经济信息仅仅是尾部空间的长度较长,理论上需求总数与能创造的利润空间的乘积能大于头部的需求与利润空间的乘积。
互联网产品,长尾效应显著,且更容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长尾代表着需求众多难以满足。
那应该如何在产品设计上运用长尾效应呢?
1)个性化功能设计,如用户在进行词条搜索时,设置一些推荐词条,根据用户使用产品产生的数据设计个性化推荐机制,将一些冷门但符合个体用户的喜好的产品推荐给目标用户,个性化的产品符合互联网新生代的喜好;也可以通过降低搜索的准确性:将相关性低的产品同样纳入到用户的搜索结果中。
2)降低商户的进入门槛,或者降低对UGC的发布门槛;在用户的注册把控上降低要求。如:拼多多,注重价格低廉的目标商户,最终获得较高的市场盈利水平。
3)注重下沉市场的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对目标市场细分:用户的使用习惯、购买力等,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荐不同的商品,或价格差异,大数据杀熟。
4)产品形成规模经济后或者成本固定时盈利水平已到极大值,对原本较高费用的服务及产品进行大额降价,如:游戏产品:版本较老的付费商品进行大幅度降价。
根据上文分析,个性化的商业模式具有市场可行性,但考虑到商业模式的多维性及盈利水平的重要程度,现代产品在商业模式的探索研究上不能仅靠市场容量这一个维度来判断模式的合理性。
以下通过成本结构及收益规模分析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