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4-09
在打开应用的一瞬间,媒体是如何控制广告的出现呢?短短的几秒钟,广告究竟经历了哪些流程?
作为媒体方,当用户打开应用的一瞬间,各种请求条件的过滤就已经开始,并最终决策其是否能构成广告请求,寻求广告源的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媒体方规模的不同,其接入的广告源大概会分为以下几类:
(1)SDK
大部分中小媒体会接入变现渠道SDK,例如今日头条SDK、广点通SDK;或者直接与聚合类的SDK对接,省去分渠道对接的烦恼,常见的有Mopub、Ironsource等平台。
(2)DSP
对于规模较大的媒体方来说,为了拓展收入源,一般会接入竞价量级较强的第三方DSP平台,进行长尾流量的变现,增强变现的效率。
(3)直客/ADX平台
中大型的媒体方,通常会自建商务团队,并提供对应的广告投放平台,以服务于直客群体。
另一方面,也会接入ADX平台,通过将流量分层售卖,并结合多种交易模式(如rtb、pdb等),获得更高的媒体收入。
媒体方对于接入的广告源进行询价后,在控制时间内,如有广告源进行响应,则挑选最高的ecpm广告,进行资源加载;如无广告源响应,则加载媒体的打底广告,或者放弃展示。
而在广告加载过程中,会分为2种情况:
当广告终于加载完成,以为可以“闪电登场”的时候,此时用户小手一滑切入别的页面,那么这只辛苦加载的广告只能是无缘再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资源的下载、加载耗时,其它情况的出现同样会导致无法曝光。比如,资源下载/加载过程中断网、资源下载失败、资源下载后必填内容不全……这些都会影响最终广告展示的成功率。
因此,除了能否触发请求、是否有广告响应,加载展示也是关键一步,堪称百米冲刺的“最后1米”。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一个现象:我们每次进入应用,一定会看到广告吗?
其实答案是 no ,因为媒体方也会去平衡用户体验,毕竟过多的广告干扰一定会影响用户留存,一旦应用的DAU降低,后续的广告曝光自然也无从谈起~
因此,用户进入应用后,一般会根据媒体方设定的请求机制,来决定是否触发广告请求。
一般请求机制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广告请求的控制条件、触发时机、触发次数、一次请求的广告数量以及请求的方式。
一般媒体方可通过服务端设置请求的过滤条件,常见的控制维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