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为什么工具型产品都想做社交?

2020-03-10

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有无数的工具型产品倒在了商业模式的路上,其中不乏炙手可热但只火热一时的明星产品,依然有无数的工具型产品奋勇向前,期望在工具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然而,发现他们走着走着都走向了“社交”~

工具型产品,好像有种与身俱来的焦虑:支付宝不死的社交之心;美图迟来的IPO~似乎所有的工具型都有着一颗“做社交”的心,由此笔者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工具型产品都想做社交?

故,笔者本文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 工具型产品的定义和难点?
  2. 工具型产品一次次突破“边界”,背后的动机和环境?
  3. 为什么工具型产品都转型做“社交”?
  4. 如何看待工具型产品的转型?

一、工具型产品的定义和难点?

定义:工具产品指用户在某一特定场景下使用,为解决某一个明确需求而诞生的工具。
特征:让用户用最短的操作路径,快速解决需求,典型的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形态。

难点:

  1. 使用频次低、使用时间短
  2. 用户忠诚度低,产品可替代性强,流失率高
  3. 门槛低,难以形成壁垒
  4. 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

1. 工具型原罪在于“用户认知”

似乎所有的工具型产品都会有这样的难点和通病,关于工具型产品,有个简单而又特别实在的话一语道破:工具型产品是有原罪的,原罪在于“用户认知”:支付宝就是支付产品、墨迹天气就是天气应用。

用户的认知问题,你作为一个产品,在用户心中的认知,俗称“心智”,但这又是相互的,你是怎么做的,怎么运营的,如何通过特定的短线和长线产品提供和运营方式,让用户转变认知。

2. 变现能力和用户规模不成正比

工具型产品在前期相对更低成本的获取用户,但是到用户规模相对恒定的时候,却突然尴尬的发现:变现能力和用户规模不成正比。

大部分工具型产品在前期为了大规模的铺设获取新用户,前期都是免费提供基础服务,依赖增值服务和高级服务来获取商业变现,往往会发现后期,当用户规模大幅增长且恒定之后,变现能力跟不上,抓着这么多流量,然后就开始走“社交”、“广告”。

3. 不能只是工具,而是提供服务

王小川认为,工具型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提供服务

特别赞成大佬说的这句话,单单的只是工具,难以突围,难以实现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工具型产品产生价值,是提供服务,依赖“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让用户完成从“使用”到“参与”的跨度,增强产品传播性,拉拢新用户,完成“工具型产品”的“升级”。

二、工具型产品一次次突破“边界”,背后的动机和环境?

1. C短用户付费意愿相对较弱

面对C端的工具型产品变现都非常困难,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没有PC时代那么成熟的变现模式;二是中国付费环境恶劣,C端用户付费意愿太差。

国内用户付费环境:内容消费型、社交型产品的付费意愿远超过工具型产品,但是会员收入依然无法支持财报。付费意愿弱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变现能力和用户规模不成正比。

2.  存量市场趋于稳定

移动互联网时代增长放缓趋于存量市场,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直线上升,直接造成的结果是连对VC鼓吹的用户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在放缓。(哈,真的是行情)

存量市场趋于稳定,导致单单靠毫无壁垒的工具型产品,真的很难突围,没有护城河,有时候免费模式是营销利器,但也可能成为工具型产品的盈利门槛,让多数工具产品难以发展。

3. 受限于本身的工具型可突围的场景

像美团这类聚集特定人群的产品做社区还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而后通过电商、广告模式变现,像搜狗输入法推出的智慧搜索更多的是源于场景服务思维,但是不是所有的工具型产品都有商业变现的路途。

更多的工具型产品转型去做电商,是为了生存,最容易找路的是有TO B服务的产品,毕竟B的钱比C更好拿(个人观点),想想那些完全没有TO B服务交集的产品,真是更是没了一个变现尝试的途径。

三、为什么工具型产品都转型做“社交”?

1. 依赖用户社交属性,建立泛链接

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交”成为了互联网圈讨论的热词。社交,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工具型突围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社交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最佳的提频和拉长提留时间的增长突围方式。

如果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型产品上,建立起了社交链接,我的好友圈,那么可以依赖用户利用产品平台的社交属性建立泛关系链,增强用户黏性,建立归属感。

2. 社交积累的数据分析沉淀土壤

在厮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土壤,通过在社交中积累的数据分析下一个可能性,可以通过多种互动行为背后的数据,帮助产品更好的规划功能,一切的数据都是有价值的,看你怎么挖掘和处理。

社交即信息,一切产品都是社交,也是社区。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没有界与限,只有生与死,势与微。

3. 用户即“渠道”,用户即“媒体”

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出口,都成为了一个媒体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即“渠道”,用户即“媒体”。

社交所能带来的赋能还远不如此,“社交”不仅可以增强用户黏性,可以利用社群网络提高传播度,可以通过多种互动行为背后的数据,帮助产品更好的规划功能,指定内容,策划活动,甚至有针对性的推送线上广告。

四、如何看待工具型产品的转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