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商业=盈利,盈利=变现……C端产品的种种商业模式能否照搬到B端产品

2021-01-19

商业化一词,近几年在各大媒体、文章、视频上频频出现,翻来倒去似乎都绕不开市场份额(流量)和钱包份额(利润),慢慢都变成噱头了。

商业=盈利,盈利=变现……C端产品的种种商业模式能否照搬到B端产品?

老实说,我刚开始听到“商业化”一词时,心跳还会陡然加快几秒,甚至还无法自拔地蹦跶几下,到现在已经渐渐麻木了。

产品商业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战略性的方针有公司老板在撑腰;而我作为平凡的打工一族,能为这三个字做点什么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准备?

OK,倘若你对这三个字还抱有一丝丝尚未熄灭的热情和好奇心,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一、产品商业化的误区

在谈商业化产品之前,先分享几个坑。

从整个产品的生命全周期来看,在你规划、售卖到交付、运营产品的全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角色的参与,这些角色通常会陷入三大误区:

1. 重研发轻销售

产品经理份内的职责是什么?

吭哧吭哧写需求文档,与研发争论得面红耳赤,好不容易推动需求顺利研发了,产品上线后如释重负,大功告成。

诚然,这种重视产品研发的态度值得点赞,但试着再往后多想一步,产品做出来了,怎么卖?给谁卖?卖给谁?

有产品经理小声抵抗:“我们不是业务部门,收入不是我们的核心kpi,标杆案例和产品影响力才是头等大事”。的确,短期来看,延迟满足感、降低对收入的考核的确合情合理;但长期来看,赔钱的买卖又能做多久?

记住,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是从研发结束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客户使用的那一刻开始的。

2. 重销售轻交付

说完产品经理的问题,再来审视下普遍存在于销售和售前团队身上的毛病。

商机来了,拉上产研团队和合作伙伴蜂拥而上,见客户、吹牛逼、写方案、斗友商。这画面不陌生吧?售前架构师信誓旦旦,“先占坑,把能卖的产品都规划进去,能塞多少是多少”。

没错,大多数客户未必有非常具象的建设目标,各路人马的方案都会作为客户最终选型的参考意见。而如果你一味地重视产品未来能给你带来的收入,忽视了产品本身的交付质量,那么客户替换你的产品也是分分钟的事。

产品越来越不好用,团队越做越辛苦,客户对你也越来越没耐性。

3. 重交付轻运营

再来看项目交付团队的日常。

项目经理协调服务商全力保障项目的交付质量,等项目交付告一段落,甚至在项目初验结束后,就打道回府了。而项目经理一走,驻场的交付、运维人员更是敷衍了事。到嘴的肉不香了,还想再找找别的刺激,去寻求服务下一个项目的机会。

于是你会发现,过了几年,甚至在你和客户签订的合同还没完全回款的时候,客户已经在寻求下一个合作方了。

为什么?

平台的用户粘性不够,上至C level、骨干人员,下至基层一线,产品都没用起来,也难怪客户跟你合作了几年依然可以轻松地离开你。

回过头看,你大概能理解了,产品商业化的本质就是为了衡量投入产出比。它要求你构建一个“引擎”,去驱动产品的商品力、供给力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环顾四周,无数打工人眉眼里锁着一座座塔,大家都在思索怎么支出:市场研究、产品规划、方案建设、项目支持、生态运营、媒体宣发等……

我们不吝于成本支出,但这些支出能得到什么“收入”?

除了盈利之外,收入可以是项目的活跃度、行业标杆案例、品牌影响力、产品回购率等……

这些支出的成本,对于达成我们的收入目标有什么促进作用?如果不痛不痒的话,那我们距离目标还有多少gap,有什么风险?为了填补这些缺口需要重点推进什么,其中哪些需要我们主导,哪些需要别人主导?

这些都是我们在做商业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内容。

二、如何开启产品商业化

以终为始,以实现客户的价值为着力点,去思考你想售卖给客户什么方案,再去倒推你的产品规划思路。

下面主要分6个模块逐一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