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12-23
随着国内To B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云计算服务/IoT/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科技公司日新月异,越来越多TO B企业(IaaS/PaaS/部分SaaS)及部分硬件消费品企业开始追求组建自己的产业生态和开发者生态体系,在云服务领域甚至有“得开发者得天下”地表述。
那么To B企业在说:“开发者生态“时指的具体是什么?企业的开发者运营体系包含哪些方面?我以个人理解,从几个角度和维度做一些剖析和探讨,抛砖引玉,也欢迎伙伴们共同交流补充。
关于开发者数量的统计,各渠道口径不一。
埃文斯数据公司(Evans Data Corporation) 2019最新的统计数据(原文)显示,2018年全球共有2300万软件开发人员,预计到2019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2640万,到2023年达到2770万。
在2018年CSDN 蒋涛的一篇访谈中有提到,中国全职开发者约有1000万左右。参照各大云服务厂商公开的注册用户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开发者的体量基本会在千万上下浮动。
而2019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 834 万人,IT 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超过 120 万,也就是说每年还会有百万级别的泛开发者新进入这一群体。
开发者已经是一个有特定人群属性和需求的庞大群体,他们即是科技产品的创造者、贡献者,也是消费者和使用者。
在构建开发者生态体系和运营框架之前,势必要优先对目标用户有所了解。目前国内外针对开发者群体的洞察及调研报告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样本广泛/分析严谨的开发者报告可以作为参考。
根据 SlashData 和 Stark overflow 以及国内 CSDN 公布的最新开发者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提取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开发者群体。
我们可以按照个人/企业属性,把开发者分为三类:技术爱好者(Hobbits),职业开发者(Developer Pros),创业开发者(Start-ups)。
不同属性的开发者,对工具、服务等有不同的需求及特征:
57%的开发者对购买工具和软件组件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备注:鉴于开发者生态运营不同于销售/解决方案等直接“抓钱”的部门,很多公司将开发者运营视作“成本中心”,认为开发者作为使用者并不会对其所在公司的采购决策产生影响,通过本数据能看到其实不然,永远不要忽视你的直接用户。
83%的开发者认为高质量的文档和技术支持很重要。
备注:产品文档是开发者接触产品的第一阵地,文档写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开发者能否顺利低成本上手你的工具或产品。所以,好好对待团队中的文档工程师吧。
备注:在考虑采纳某项云技术时,价格、支持、文档是主宰开发者决策流程的关键因素;而在拒绝时,价格是最重要的拒绝原因。
相比参与开源项目做出贡献,开发者更喜欢与开源社区互动。
几乎在所有方面,西欧开发者都比其他地区开发者更重视开源;南亚开发者高度重视对开源项目的贡献,这使得该地区极有可能主导下一波开源开发的浪潮;东亚开发者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地区,不重视与社区的协作和交流、也不重视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备注:国内开发者半数以上很少参与开源项目,所以部分技术实力不强/产品技术创新不高的厂商,寄希望于通过开源自身项目的方式促进产品快速更新迭代,在现阶段基本是不现实的,更多的厂商只能是把GitHub作为一个曝光的渠道了。
64%开发者参与云生态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备注:这个数据很好理解,短期内开发者可能会因为小礼品/情怀参与到你的生态中,但是长远来看只有能为生态里的参与者带来商业价值,生态才会持续繁荣。
82%的全球开发者认为平台应提供培训和认证,学习新技能和提高现有技能;38%的国内开发者每周学习1-5小时,59%的国内开发者每周学习6小时以上。
备注:结合产品能力,多提供学习提升类技术内容,更容易吸引开发者。
目前诸多To B企业在日常营销运营中会提到开发者运营的概念,据我了解其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明确的进行划分。
当说到开发者运营时,往往会出现大家理解不同、频道不同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开发者运营“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划分。正常来讲,目前很多ToB企业提到开发者生态运营时有三种场景:
开发者本身就是产品的用户,如各类云服务IaaS/PaaS产品,购买这类产品的大部分是企业/组织,但直接使用这些产品的人是开发者。
开发者作为产品用户,本身具备成长性和商业价值,在其职业生涯中不只会服务1家企业,随着职位和能力的成长及其所在单位的变化,开发者能通过其个人影响力的增长、职业边界的拓宽以及对产品的优秀体验经历,以直接决策、口碑影响、伙伴合作等方式持续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长。
所以在这种场景下,开发者即是用户。
此时的“开发者运营”承担40%的MKT角色+60%的运营角色,要按照用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运营动作,关注经典的AARRR模型,依托产品关注品牌运营、规模化拉新、留存、活跃、转化、体验提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