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9-14
作为一个基层产品经理,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接收到的需求是二手的。
要么是领导提的,要么是业务方(如运营)提的。来自真实用户的可能不足 10%。二手需求接收多了,可能会丧失对于真实用户需求的把控能力,也就会变成一个工具人。
“我只是一个么得感情的原型机器 + 项目经理。”
对此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是提升批判性思维,对于任何二手需求,都要提出问题:
“为什么用户会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用户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本质问题?问题是否真的严重?是否真的需要采用这个方案来解决问题?”
如果能通过讨论得到更为接近真实的答案,也是一种接近用户真实需求的方式。
另一方面:还是要去观察、倾听真实的用户。每天抽点时间和目标用户聊一聊他们使用的感受和需要,听听他们的吐槽,哪怕只是交个朋友,也是有意义的,这也是我观察到的优秀产品经理养成的工作习惯。
用户要的是更快的马车,福特就给了他们一辆汽车,因为福特挖掘到的是用户的本质需求。
我们怎么去挖掘呢?
还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用户会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用户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本质问题?问题是否真的严重?是否真的需要采用这个方案来解决问题?
用户嘴上说了不要,身体却诚实的很。
“客户会在访谈的过程中说谎,这很正常,有时候是碍于面子,有时候则是因为他们对谈论的东西不了解或者不是很关心。你的任务不是揪出客户的谎言,而是想办法在访谈中深入挖掘客户到底做了些什么,并以此来验证他们的说法。
比如说,有个客户说有个问题非解决不可,那你就应该继续深入,问问他现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他什么都没做,日子也还过得好好的,那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严重。”
——《精益创业实战》
听他们说,不如了解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否曾经主动为这些问题寻找了解决方法?他们愿意为这个解决方案付钱吗?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我觉得这个用户需求,不是很痛。一定有更重要紧急的问题等你去解决。
有一个做耳机的市场调研人员询问消费者,你想要一款什么耳机?
用户可能说,音质更好的。但音质好是好耳机的标配,难道解决方案是不停的去提升音质吗?
这不对,音质的优化是无止境的,而市场不等你。
换个问法:
“你都什么时候用耳机?”
——“通勤的地铁上。”
“你都听什么?”
——“音乐”
“你在地铁上用耳机的感受是什么?”
——“有时觉得周围太吵,耳机线还经常缠在一起,或挂住别人的包。”
“这就挖掘出来用户在这一场景的需求,其实是安静和方便,转化成产品解决方案就是“一款无线的降噪耳机。”
做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我们要知道用户所在的具体环境是什么,这里的环境,包含现实的环境,也包括线上的环境(比如网速、机器性能等等)。这样的场景能帮我们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探讨他们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告诉我:“18~50 岁的城市在职人群”。其实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并不知道这些用户到底有什么具体需求。
如果改成“ 18~50 岁的大城市在职人群,工作非常忙,收入较高,讲究装修品质和配套服务,希望拎包入住,希望在地铁附近。”就会清晰得多了。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不因为自己有或者没有相关的需求,就认为用户也应该如此;更不应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价值评判:这用户“真事儿多,吹毛求疵”,或“连这个都用不懂”。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ego 太大”(自我意识太强),可以用来概括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用户为什么这么想,用户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我的目标用户。如果是,我能做什么来帮助他们?
因为,我们是一个服务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