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UX设计0到1的全方案思考与呈现

2020-02-14

配色/图标什么的是基础吗?

之前一直没有太多关注过如何定义一个APP的配色,或者如何画一个漂亮的icon。曾经的上级指示都是这些基础对商业的不可量化。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直观商业价值的设计要素都失去了意义变成了所谓基础的事情吗?

半年前面字节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有关配色的定义,细节到为什么是这个色值。当时十分震惊于这么细节的问题,之后我就想起了之前有位朋友给我send过一份有关支付宝“蓝”的定义pdf,洋洋洒洒几十页就是为了解释他们为啥用这个有点脏的蓝色#108ee9当主色。

所以其实APP的配色/图标与主品牌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品牌的延续与象征。它以最直观的态度传达给用户,这个产品以及品牌的调性,并以此建立最强有力的视觉识别性。所以我觉得它是可以有条件的展示在我们设计方案里的,但一定注意它的篇幅和表达的方式,维度在品牌传达这一层就对了。

至于如何展示和定义你的APP配色,一般2类情况:

1. 在品牌主视觉配色基础上的适配

这种情况一般适用品牌主视觉方案已经设计完毕,APP端作为延续。这个时候一般注意配色从CMYK模式到RGB的转换,所以作为APP的配色,具体色值上可以稍做调整,使它更适配于LED屏的用户感知与舒适度。

另外可以使用透明度进行色彩分阶段,一般从0-100%分为10阶就足够我们日常界面设计使用了。


2. 0-1定义APP配色

这种情况下我们从感性和理性2个角度去定义颜色。

从感性的角度分析:情绪版应该大家都熟知的了,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用户定位得到相应的关键词。对应不同的关键词再搜集对应的图片,从图片和自然感知中提炼出主色。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们把色彩分为对比色、近似色、复合色、单一色、三角对立色和渐变色六种。根据产品的类型和定位,我们决定使用什么样的配色。比如一个年轻大学生专用的社交型APP,我们可能就倾向更多的使用对比色这样的撞色得到更多潮流与青春的味道。


至于图标的话我就更不用多说了,大家肯定都记得那些非常基础的绘制图标的法则。个人认为图标也不太需要放一个单独的篇幅去展示,除非它有一些新奇有趣的亮点。

二、界面框架,只是框架而已吗?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写过,匹配产品定位的界面框架一旦输出,对整个APP之后的迭代与功能设计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定义整体的UX框架方案,是实践设计目标与策略的过程,基本围绕着这3个出发点:

  1. 匹配产品定位;
  2. 满足业务拓展性;
  3. 符合舒适度美学 。

1. 定义整体框架

首先我们从宏观角度分析,一方面产品的业务线处于什么情况,是相对独立的业务主线产品(举例:拉勾)?还是平台级产品(里面包含了许多垂直的业务线,举例淘宝)?如果是平台级产品在整体框架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跨端跨业务的框架拓展型。

举个栗子,就是在定义平台框架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框架与容器是不是同时适用于底下的子业务线,同时当这个框架到了H5、小程序、PC的时候需要做哪些适配调整,是否都可以很好的进行兼容适配。

另一方面,整体框架设计的类型是否符合设计目标。举个栗子,无框式超大留白的框架设计虽然看上去逼格非常高,但在大部分商业产品中它的实用性却非常低的。假设说我们今天需要做一个电商类的app,设计目标是希望能够提升业务转化以及购买效率,那么展示效率与功能分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就更适合一个相对紧凑的卡片式为主的框架设计。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遍地就都是细节了。舒适度美学这一说,其实难免有些抽象,我们把它转为相对合理一些的落地原理就会清晰很多,像大家熟知的间距4倍数原理、对齐原则等等。但是这些微观的内容不建议大家放到方案展示里,因为它并没有针对单个方案的特殊性,更像一种大众共识。


多说无益,直接上最终的效果图,方便大家参考。

2. 具体容器解析

我们特地把单独的容器部分拿出来解析,是因为自定义容器是展示核心业务最主要思考呈现,同时还可以配合运营做很多提升业务效率的配置。在做具体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区分“端上固定”模块和“运营配置”模块之间的差别。

(1)“端上固定”模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