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19-11-16
社交/社区是互联网行业中最迷人同时也是最难的商业模式,正因如此,社交出海更是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赛道。
围绕这个话题,有许许多多值得去探讨的问题。如下图所示,本文将围绕重新认识社交/社区,社交出海,出海社交产品运营,社交出海在不同市场案例简析四个细分话题进行探讨。
社交出海脑图
(本文系一群出海前沿的业内人士讨论分享的结晶,由笔者加工润色,特别感谢@中国式出海研究所。)
1)核心用户不同:两边会有交叉的部分,比如微信中也有内容的传播,知乎也能够有社交的途径。
2)闭环不同:如何高效和舒适的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是社交产品的终极命题。
3)链接不同
4)特点不同
1)熟人社交 VS 陌生人社交
2)强社区+弱社交产品
3)强工具+弱社交产品
社交严格来分,只有两种,用A16Z的分类来看:
1)增长逻辑和本质完全不同
2)落点不同
熟人社交的落点:在于“关系链”,通过关系链进行极为高效的信息交换与分发,是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垂涎的领域,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分发网络;而陌生人社交的落点:在“找人”,即人的匹配。
陌生人社交的模式分析:目前发展最好的两种模式为“约会”和“职业社交”。
“职业社交”:
以linkedin为代表的职业社交
职业社交是典型的“四不像”,其从产品逻辑来看更像“约会”的分类,类似于职业场景的细分Facebook,通过构建熟人与半熟人间在职业场景的联系,把流量跑出来;但是以领英为例,典型的变现是通过招聘和求职的效率匹配完成,所以从商业模式来说,是典型的交易市场逻辑,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
“约会”社交:
各类陌生人社交产品
“约会”类的陌生人社交,国内很多人习惯称之为“荷尔蒙经济”。国内外比较出名的players有美国IAC旗下的Match Group(Tinder,OKCupid, Coffeemeetsbagel等20多款App),美国的Magic Lab(Chappy,Bumble,Badoo等数款),中国的相亲网站(百合网、珍爱网等),陌陌(陌陌,探探),Soul(变得越来越四不像),国内的积目,垂直领域的独角兽产品Blued(男同),美国的Grindr,还有其他各种垂直群体的产品(中老年,情趣类等)。
约会类社交 VS Uber增长逻辑
约会类社交增长逻辑核心指标:即产生的匹配数。因为同为marketplace,我们可以用Uber的增长逻辑来类比理解,如上图所示:
那么,与Uber的增长逻辑类似,陌生人社交约会类产品的增长逻辑为:
(1)用户角度
1)寻找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关键是能否明确用户价值并管理用户的预期。
2)找到社交产品的三大关键要素:用户流量×社交效率×真实性
(2)系统性角度
1)寻找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关键在于用户群体、场景和关系链。
2)找到社交产品的三大关键要素:连接/匹配效率、有效破冰效率、关系持续性和稳定性
常规来说,我们对互联网行业的红利认知主要有三方面:
红利地区一定是要具备商业化的基础,即目标市场同时具备人口和现金流量。具体的红利地区没有明确的设定,因为产品形态和目标市场的结合度才是红利是否存在的基础。从这方面出发思考,结合个人认知的排序为:
北美>日韩台>中东=拉美=印度=东南亚
为什么北美将排在首位呢?
这里有几个前提设定:
一是产品的核心增长模式设定为自然新。
二是产品设计趋向创新或者垂直领域,不把目标定为做某一个已经有巨头领域的第一或者第二。北美的用户有好的新产品探索习惯,北美有最完善的自然增长体系,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北美具备对其他英语国家或者欧洲国家的文化辐射,容易带起主流市场的自然新增。
从不同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看法,如果说是从微观层面的用户需求出发,印度也算是一个地区。
因为印度缺少适合印度的能够连接陌生人、认识新朋友的产品。印度互联网男女比例不均衡,让女性获得舒适体验极其重要。
现有的Tinder 探探等产品过于直接,社会文化对其容忍度不高,女性用户很容易产生压力。
那么,适合印度市场的社交产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总之,印度市场社交需求极大,印度人相对含蓄,就是需要一个巧劲的产品去破冰。